1905 1912 1922 1938 1949 1978

  • 肇始吴淞(1905—1911,校址:吴淞)
    1902年,马相伯倾其家产,借天主教徐家汇天文台余屋为校舍,创办震旦学院。1905年,为反抗教会势力干预校政,于右任、邵力子等130名学生愤然脱离震旦,支持马相伯在吴淞复校。1905年9月14日(阴历八月十六),国人自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——复旦公学在上海吴淞提督行辕正式开学。
  • 迁址徐汇(1912—1917,复旦公学;1917-1922,私立复旦大学,校址:徐家汇)
    辛亥革命时,吴淞校舍为光复军司令部占用,复旦公学一度停办。中华民国建立后,复旦校友于右任时任交通次长,联合校友41人上书南京临时政府,请求复校,得孙中山鼎力支持。复旦公学成为临时政府批准立案的唯一高校。临时政府还拨款一万元作为复校经费。后复旦公学借徐家汇李公祠为校舍,1912—1922年在此办学。
  • 奠基江湾(1922—1937,私立复旦大学,校址:江湾)
    1918年,校长李登辉到南洋募集资金15万银元,在江湾购地70余亩。1920年冬,复旦大学在江湾奠基。从此学校拥有永久校地。1929年,复旦大学根据《大学组织法》进行改组,设立文理法商四个学院,院系组织结构更趋完善,私立复旦大学进入黄金时期。
  • 西迁重庆
    抗战爆发后,部分师生被迫辗转迁移至重庆北碚,在嘉陵江畔建成战时校园(渝校),形成文理法商农5院20余系的规模。滞留上海的师生另组“上海补习部”(沪校),在租界继续办学,坚持“三不原则”,维护了民族气节。1942年,复旦大学(渝校)由私立改为国立,办学条件大为改善,名师云集,学术活跃,使复旦所在地夏坝成为大后方的文化重阵。抗战胜利后,复旦(渝校)于1946年夏离渝返沪,重回江湾原址,与沪校合并。国立复旦大学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。
  • 第一次腾飞
   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,复旦历史翻开新的一页。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,奠定了复旦以文理为基础的综合性重点大学的基础。1959年5月,复旦大学被认定为全国十六所重点高校之一,进入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之列,实现了复旦大学历史上的第一次腾飞。
  • 第二次腾飞
    1978年2月,国务院批准教育部《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》,复旦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。1984年4月,复旦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“七五”期间重点建设单位。几年的迅速发展使复旦成为全国文理科综合性重点大学,并跨入全国首批“211工程”高校建设行列,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腾飞。

1927 1932 1939 1949 1978

  • 创校吴淞(1927—1931,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, 校址:吴淞)
    1927年,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医学院——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(上医前身)在上海吴淞建立。创始人颜福庆、乐文照、高镜朗等始终秉持着“为人群服务,为人群灭除病苦”的朴素信念,并融注于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的日常。
  • 独立建院(1932—1938,国立上海医学院,校址:沈家浜路(1937年更名医学院路))
    1932年7月,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被国民政府批准独立建院,更名为国立上海医学院。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更名为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,作为学校的实习医院。经筹募,1936年新院舍和附属中山医院在枫林桥落成。1937年,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大会、中华麻风学会第三届大会、中国医史学会第一次中国医史文献展览会与新院舍落成典礼齐开,在医学界盛况空前。
  • 内迁滇渝
    抗战爆发后,全院师生同仇敌忾,在颜福庆院长带领下积极参加前线救护和伤兵医院工作,同时内迁滇渝,护校办学。先后在云南昆明白龙潭和重庆歌乐山办学。继续维系医学教育的同时,也协助了大后方的疾病控制与医学科研实践。
  • 心系国运
    新中国成立后,上医以服务社会为目标,逐步调整学科结构,初步形成临床医疗、医学教育和科研的良性互动局面。师生以强烈的使命感融入社会,奔赴保家卫国的最前线:建立公共卫生防御网络;援建各地医科院校;培训农村医务人员;同时参加国际救援。1952年更名“上海第一医学院”,1956年,上医16名教授被认定一级教授,几近覆盖西医全科。1959年被认定为全国十六所重点高校之一,进入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之列。期间,在抗美援朝、援建重医、治理血吸虫等国家重大医疗工作中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  • 振兴上医
    1978年2月,国务院批准教育部《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》,上医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。1985年,经卫生部党组批准,正式更名“上海医科大学”,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,继承传统,开拓前进,致力于建设一所治学严谨、基础扎实、学科交叉、广泛合作、国内一流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医科大学。1994年,上医成为全国首批“211工程”高校。

2000 2011

  • 强强联合(2000—2010,复旦大学,校址:邯郸路、枫林路、 淞沪路、张衡路)
    2000年4月27日,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强强联合,组建新的复旦大学。复旦发展成为文理医三足鼎立,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。2005年,复旦大学隆重庆祝建校一百周年,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的目标。探索贯通本科教育全过程的通识教育新模式,打造以培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。校地扩展为邯郸、枫林、江湾、张江四校区。
  • 迈向顶尖
    学校正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改革开放、创新引领、内涵发展,加快推进“双一流”建设,全面开启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建设新征程,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、建设教育强国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新贡献!立德树人固根本,改革开放再出发,全面开启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建设新征程。